我发现,家长们怎么看待孩子的暑假,其实就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。
如果把所有家长,按照看待暑假的方式分为三类的话,可能第一类家长占总体的80%,第二类占19%,最后一类,只有不到1%。
盲目竞争
JR 下半年升初三,今年七八月,是中考前的最后一个暑假。所以,大部分同学的的家长,都给孩子报了补习班,希望利用好暑假时间,把成绩往前提一提。前一个月,JR 还能在晚上和周末,约到同学一起出门,打球、骑车、逛街。可是前天晚上,JR 告诉我们,他已经约不到可以晚上出门玩的小伙伴了。他的同学要么补课到晚上九点,要么被家长下了禁足令,不许晚上出门。连周末上线打游戏的人,也一个都看不到了。
这就是第一类家长看待暑假的方式。她们不关心孩子喜欢什么,适合什么,她们眼里只有竞争。所以她们把孩子关在家里,逼孩子学习。因为只有这样,才能比别人考得更好,才能上一个好高中,进一个好大学,找一份好工作。
不需要我过多介绍,你就能了解这类家长的画像,因为我们周围大部分人,都属于这一类。她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所以别人读书,我就读书,别人工作,我就工作。如果想考得更好,我就更努力一些,如果想赚得更多,我就再努力一些。
她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,也没有问过孩子,到底自己喜欢什么,想要什么。
追求意义
我承认,每到暑假,我也很焦虑,只不过,我焦虑的点不太一样。如果说其他家长纠结的是成绩,我纠结的,是意义。
最近几天,只要和 JR 一起散步,我都会给他一些关于暑期的建议,搞得他亚力山大。比如,我会问他:要不要买台电脑学编程?要不要开一个博客写你喜欢的自行车?要不要教你摄影?要不要拍些视频更新你的 b 站频道?要不要办个健身卡去锻炼?要不要每天练习运球和投篮?
和第一类家长一样,我最无法接受的,是孩子在家躺着看一天的电视,或者一直玩手机。只不过,她们希望孩子读书、学习,而我希望看到的是,孩子利用好这段时光。无论是学习一项技能,还是投入一种爱好,我希望他的暑假生活,能更“充实”一些, 能多做一些“有意义”的事情,能为自己的未来找到方向,最好还能打下一些基础。
读到这里,我想你也发现了,像我这样的家长,尽管属于少数,但也没有高明多少。如果说第一类家长,是与别人竞争,而我这种,可以称为与自己竞争。尽管聚焦的点不一样,其实我们都是看不透,想不通,放不下的同一种人。
前两种家长,都有她们各自认为的,正确的暑假,或者说,有意义的暑假。可是,这世上哪有什么事是“正确的”,哪有什么事情,真的“有意义”呢?
所以说,第三类家长,也许才是我们该成为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