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乐周报

可乐周报

Share this post

可乐周报
可乐周报
极度敏感者的痛与光
博客

极度敏感者的痛与光

任何领域中真正有创造力的头脑,不过就是这样:一个生来异常、甚至不近人情地敏感的人。

happy xiao's avatar
happy xiao
Jul 06, 2025
∙ Paid

Share this post

可乐周报
可乐周报
极度敏感者的痛与光
Share

前不久,我在 How to Know a Person 这本书里听到了一段关于高度共情者(或者说极度敏感者)的描述,把我这样的人剖析得淋漓尽致。

当时做了记号,本打算有空时当作摘抄,发条微博了事。今天整理笔记的时候,想了想,与其发一段没头没尾的话,让人一头雾水,不如稍加补充,讲讲我对敏感这件事的看法。

先让我贴上这段原文吧(书中第十一章节),打动我的,是这段话里引用的部分。

高度共情者对任何情境中的细微之处都异常敏锐——气味、味道、情绪的颤动。小说家赛珍珠(Pearl Buck)曾指出,艺术家通常是对情感输入极其敏感的人:

“任何领域中真正有创造力的头脑,不过就是这样:一个生来异常、甚至不近人情地敏感的人。对他们来说,一个轻触就是一记重击,一个声音就是一阵噪音,一个不幸就是一场悲剧,一个快乐就是极乐,一位朋友就是情人,一个情人就是神,而失败就是死亡。将这种残酷脆弱的存在与一种压倒性的创作冲动结合起来——不停地创造、创造、再创造……在某种奇异而未知的内在驱使下,除非在创作,他根本算不上真正地活着。”

我得承认,这听起来既令人疲惫,又颇具启发性。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一位高度共情者。她感受一切。她常常需要从人群中抽离几天,只为休息和恢复。但她也是我所认识的最有实际关怀能力的人之一。她能感知房间中微妙的情绪波动,准确找出那个感到难过和被忽略的人。她以一种令人动容、近乎美丽的方式与那个人产生共鸣。她让人有被看见、被理解的感觉。

敏感者的痛

如果你不是一个敏感的人,请再次读一读上面的粗体部分。如果说每一种性格,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的话,我想敏感者的劣势所带来的牺牲和痛苦,是远远大于这种个性所能带来的优势的。换句话说,如果我可以选的话,我希望我是一个钝感的人。

敏感的人有多么难受呢,就拿我最近的遭遇来举例吧,上周五尽管在家办公,却出奇的忙。事情多就算了,还有不少让我多想的事情。比如从未联系过的其他部门的同事来询问事宜,客户的交期无法满足,重要的项目无法取得进展,等等。如果只有一两件事,我还能在5点过后,在大脑里关机了事,可一旦未能妥善处理的工作过多,我就会一直不断地去纠结这些事情,甚至晚上做梦,都要梦到工作。尽管我知道所有的事情和困难,在时间面前都会迎刃而解(或不了了之),尽管我知道多想没有任何帮助,尽管我尝试过或正在尝试各种阻止我多想的办法,但所有的努力,都无法解救我这敏感的脑袋。

同样一份算得上辛苦的工作,对于钝感力的人来说,可能只是身体上的累,可对于敏感的人来说,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🤷。那么你会说,是不是不工作,尽量独处,敏感者就会活得轻松一点呢?的确如此,如果一个人呆着,会稍微好过一点,可时间一长,敏感者又会无中生有地胡思乱想。也许,独处逼疯的敏感者,比工作逼疯的敏感者,要多得多。

敏感者的光

敏感者的优势,来自于他的劣势。

This post is for paid subscribers

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? Sign in
© 2025 happy xiao
Privacy ∙ Terms ∙ Collection notice
Start writingGet the app
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

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