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周前,老婆溜娃回来,和我讲了一件令她恼火的事情。她说,把弟弟送到游乐场让他自己玩之后,她来到围栏外面,找到一个空位,坐下来玩手机。没多久,有个老妇人走过来,说这是她的位子,让我老婆走开。由于旁边空位很多,我老婆不能理解为什么这妇人为什么一定要坐她的位子,再加上妇人态度不好,于是老婆和她争执了好几句,大周末的,弄得心情很差。
听完讲述,我劝她不要往心里去,以后遇到这种事,不用多语,赶紧避让就行了。后来几天,因为一些新闻,我们又想起这件事。我借着新闻事件,和她讨论了避让冲突的更多理由。总结一下的话,有这么三条。
安全第一
我想先说说今天早上看到的这条新闻。
早上在 X 上刷到好几次这张图片,于是扔到谷歌里搜了一下。原来图片来自最近发生在美国夏洛特市的一件恐怖的事件(胆小就不要去看链接里的视频了)。8月22日,23岁的乌克兰移民 Iryna Zarutska 登上了轻轨列车,坐到了嫌疑人 Decarlos Brown Jr. 的前排座椅上。两人没有任何交流,后者突然拿出匕首多次刺向前者并迅速导致其死亡。嫌疑人带着滴血的匕首,在下一站就被警察逮捕,现在被指控一级谋杀,并接受精神鉴定。
读完新闻(我看了残忍的视频),我立即想到有必要写下这篇博客。我不知道有暴力倾向的人、精神不正常的人、吸食毒品迷幻药的人,占总人口的比例有多高,如果是1%的话,上海就有20万这样的人,如果是0.1%的话,也有2万。想象一下,两万个可能随时行凶,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人,在你周围游荡,你遇到他们的几率有多高?你可能觉得不太高,可万一被你碰到了呢?这就是我提出的,遇到无理挑衅,最好主动避让的第一个理由,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- 为了安全。
如果说遇到精神病人、吸毒者是极端情况,几率不高的话。遇到心情不好的人,几率就高多了。让我举例的话,最近还有一个00后连撞骑车男子的新闻,令人震惊。这个下死手故意撞人的00后,没有精神病,没有犯罪史,可就是一怒之下做出令人发指的暴行。这样的人,被你碰到的几率又有多高呢?
我觉得还是很高的。前不久出差去常州,在常州北站打车去客户,坐上车,报出目的地后,由于距离太近,司机便开始怒气冲冲,骂骂咧咧。更可怕的是,他开始故意猛踩油门,急转弯,急刹车。幸好我上车就绑上了安全带,不然头都要装上车顶。遇到这样情绪激动的人,你该怎么办?在车上就和他争吵吗?还是下车后打电话投诉?在我看来,这两样都不是明智之举。对于基层劳动者(包括我自己),大家上班都很辛苦,加上经济不好,难免都有怨气。如果碰巧你成了那个导火索,我看还是不要把炸弹引爆的才好。
同理心
这不是自我安慰,当我们遭遇无礼对待或是(看似)蓄意挑衅时,应该保有同理心。很有可能,对方并不是针对你,很有可能,对方正在遭受不幸。
大卫·福斯特·华莱士在《这是水》的演讲里,对于同理心的描述让我记忆犹新: